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_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

2022-07-02 经济犯罪 阅读:

抢劫是一种常见的,案发率较高的一种犯罪行为,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,治安管理不严格的地区来说,这种行为更是如此。所以,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抢劫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,那么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呢,小编整理了以下文章来帮助大家学习一下。

一、 什么是抢劫罪

抢劫罪,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、胁迫或其他方法,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。所谓暴力,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。较为常见的是有殴打、捆绑、禁闭。伤害,直至杀害。这里的胁迫,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,实行精神强制,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,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任财物被劫走。这里的其他方法,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、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。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。

1、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。依刑法第17条规定,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。

2、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,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,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。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,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,不构成抢劫罪。

3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。对于抢劫犯来说,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,侵犯人身权利,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。

4、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、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、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,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。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,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。

二、抢劫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

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对财物的所有人、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、胁迫或其他方法,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。因此,只要以暴力、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,应当立案。抢劫罪是行为犯,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、情节方面的限制,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、胁迫或者其他方法,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,无论是否抢到钱财,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,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,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。

因此,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,主要看以下两点:

1、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;

2、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、胁迫或者其他方法。

以上就是小编就抢劫罪的认定,立案标准等方面做出的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的解答,希望大家可以得到帮助。从本文中可以看出,刑法对抢劫罪没有在抢劫金额和具体情节方面做出规定,那么就是说,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,即被认定为犯罪。欢迎大家前来咨询法律问题。

延伸月阅读:

经济犯罪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上一篇:纳税筹划实务第三版课后答案_纳税筹划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下一篇:怎样才能成为明星|怎样才能租到经济、实惠的二手房?寻租二手房时有哪些便捷的技巧